成都世纪锐通
首页
产品中心
解决方案
项目案例
最新动态
关于我们
最新动态
Our news
< 返回上一级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成都如何答卷?
2020/09/25 15:39
766

21日,省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的重磅消息,在成都西部片区的8个区(市)县的朋友圈里“疯狂转发”。这标志着成都西部片区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进入新的里程。


“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是国家赋予成都探索改革的重大使命!”如何积极把握发展机遇,交出“成都答卷”?连日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成都路径逐渐清晰。


承接5项试验任务


成都有能力做好城乡融合发展这篇文章


去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门制定并印发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成都西部片区等全国11个区域确定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部署开展11项改革试验,其中赋予成都5项试验任务。


按照预定目标,到2025年,试验区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基本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面形成,城乡普惠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农村产权保护交易制度基本建立,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试验区的引领示范带动效应充分释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体制机制改革措施。


成都的路子如何走?7月8日—9日,成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动员会召开,根据会议要求,成都西部片区要坚定践行新理念,努力建设公园城市先行区;要坚定完成新使命,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要坚定落实新要求,加快建设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要坚定贯彻新定位,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当时,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对8个区(市)县进行了集中实地调研。7月9日,总投资达1025.2亿元的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14个,总投资620.7亿元;一产业等现代绿色种养殖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类项目5个,总投资18.1亿元;二产业等现代制造类项目25个,总投资144.2亿元;三产业项目17个,总投资132.4亿元;此外还有人居环境整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项目14个,总投资109.8亿元。


与往年数据对比显示,这是近十年来,成都西部片区规模最大的集中开工仪式。“当时,市委就明确要求各地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培育新型产业、转化生态价值、提高产出效益和生态水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企业对成都西部片区潜力的看好,成都完全有能力做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这篇文章。”


相比其他区域有特色


城乡融合发展的探索得到了认可


昔日立志走出崇州白头镇大雨村的“幸福里”负责人杨剑飞去年回乡了,现在一个月有20天泡在“幸福里”。重新当“村民”的日子,杨剑飞很享受,吃的是地里刚摘来的新鲜蔬果,呼吸的是山里的清新空气,沿着重庆路跑5公里,在城市沾染的喧嚣和疲惫都不觉卸下了。


位于崇州重庆路旁的“幸福里”是成都西部片区今年的新晋“网红打卡点”,也是成都西部片区林盘生态价值转化的“杰出代表”。


诸多业内专家都对成都西部片区几个区(市)县的城乡融合试验推进尤为关注。很多专家都认为,成都西部片区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是近年来的探索得到了认可。


在业内专家看来,成都西部片区相比同批次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其他10个区域而言,有着自己的特色。


“首先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凸显成都以生态引领的公园城市形态塑造路径。”有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成都西部片区有“底子”,可以探索以生态引领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生态文明先行先试的经验。


相关专家认为,成都西部片区以23个产业功能区作为试验区内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主要载体,以点带面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确立了生物经济、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两个主要方向,覆盖了试验区内产业功能区、特色镇、川西林盘等多种优质资源,打破行政区划构建成都试验区“一心两翼·一环三廊”产业融合发展空间格局,能走出一条探索搭建城乡要素高效配置载体的新路径。


同时,相关专家提出建议,成都应创新人口双向自由流动机制,实现人口流动与空间结构优化、产业经济地理重塑相统一。深化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创新金融平台、产品、服务方式,完善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强化城乡融合资金保障。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试验区将实施十大基础工程,牵引试验任务落地落实。包括规划建设都江堰精华灌区生态建设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西部区域旅游环线公路工程等骨干支撑工程。“这些工程项目,将串联和覆盖试验区的产业功能区、特色镇、旅游景点、精品林盘等优势资源,促进城乡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双向流动,实现引流、聚人、兴业。”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多个样本已初显成效


成都城乡融合发展的答卷已逐步展开


根据《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成都承接的试验任务包括: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和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


承担改革试验使命的成都西部片区究竟能交出什么样的“成绩单”?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个区(市)县,在西部片区,多个样本已初显成效,成都城乡融合发展的答卷已逐步展开。


在蒲江县成佳镇麟凤村,当地借力10万亩茶叶产业核心区,立足茶产业良好本底,以“花开麟凤”项目示范带动,积极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与“网红”旅游地甘溪镇明月村形成了“那边明月升起、这边麟凤花开”的生动局面。借助麟凤村位于石象湖、成佳茶乡两个4A级旅游景区中转节点的优势,以“茶海之岛”新村为载体、以茶产业为基础,全面规划全域村庄空间形态。


在大邑县,当地通过推动全域旅游,打造出江镇斜源天府共享旅居小镇,在不影响风貌前提下,群众自愿对房屋内部结构进行简易改装即可满足从事商业活动,实现宜居宜商相融。通过差异特性把斜源特有药佛文化、煤炭文化、斜江文化融入街区营造,既有乡土气息又有乡愁记忆,避免“千镇一面”。运用美学打造“煤炭元素景观墙”等30余处文创景观,填补网红打卡业态空白,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地和打卡地,凸显美学价值。


彭州市则聚焦乡村民宿发展中存在的产业聚合难、人才资金保障不足等短板,创新改革农村产权、强化人才的要素保障,整合闲置资产,挖掘当地生态景观和人文资源价值,以“民宿点亮乡村,用艺术对话世界”,下沉城市要素,用活乡村资源,释放乡村资源产能。截至目前,建成民宿34家、民宿学院1家,举办全国民宿大会暨中国民宿榜2次;通过宅基地自愿腾退,颁发西南地区首张民宿产业集体商服用地不动产登记证书。2020年上半年旅游区接待游客59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3亿元。

上一篇: 张雄副院长带队调研南部县晚熟柑橘现代农业园区
下一篇: 成都新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确定为全国示范园!